华娱1997 第200节(2 / 5)

加入书签

一席话说的众人若有所思,但实际上,这种情况很难实现。

需要观众和艺人绝对理智,公司也不营销,大家克制保持,君子知己之交。

或许一部分人可以做到,但要是成为娱乐圈常态,可能性微乎其微,就像曹轩说的,只是一个理想。

接下来主持人又问了问剧组趣事,询问一下日常有什么集体活动。

曹轩想了一下,大家拍戏忙,平时没啥集体活动,唯一算的也就是前些天,国足踢世预赛,剧组不少男生聚在一起看了几场球。

董萱新人一个,说话不硬气,而且不太懂这里面的道道,碰上这些尖锐问题,基本上很少回答。

胡婧话就比较直了:“如果大家喜欢,我并不介意什么偶像不偶像,但从本心来讲,我更认为自己是一个演员。”

话说得客气,实际上就是否定偶像定位,这年头虽然没有流量明星一说,但有心气的艺人都不愿意被固定偶像这个非褒义类似花瓶的定位。

要是被公司绑定人设也就罢了,像胡老板娘这样不缺资源,对演员生涯也有一定追求的艺人,说偶像就相当于骂人。

曹轩说的更透彻一下:“目前来说,偶像其实是娱乐公司和片方的宣传策略,设定边界很模糊,不能简而概之,将年轻演员或者是言情类的演员就全部都归纳为偶像。

说起来2001年的国足实力也算不错,世预赛第一阶段,对阵柬埔寨、印尼和马尔代夫,主客场轻松拿下六杀,挺进10强赛。

哪想到二十年后,踢个越南都差点翻车………

索妮还问曹轩认为国足是否有希望打进2002年日韩世界杯,曹轩给予了肯定答复。

不肯定也不行,大战当前,破坏军心,不找骂吗。

也不必将偶像妖魔化,这是娱乐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或者是分支,好莱坞和日韩照样有许多偶像艺人。

我个人理解偶像就是一种职业,是娱乐圈区别于老一辈的新艺人发展模式,主要还是看艺人的个人定位和大众印象。

其实我和胡婧的看法差不多,偶像不偶像对我来说无所谓,我们也不能左右大众的看法。

但相比之下,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关注我本人,而是去看我的作品。

曹轩只是一个普通人,没什么了不起的,大家听歌看剧,观赏我们呈现出来的影视和音乐作品,把感情和赞誉投注在作品里,我觉得这就是艺人和影迷歌迷之间最理想的一种状态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