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一章 万变不离其宗(3 / 4)

加入书签

其实连那些配角们的身上,同样有很多香江武侠剧的影子。

“神雕侠侣”就不必说了,而“火云邪神”则是邵氏武侠老片《如来神掌》中的反派。

“蛇形拳”、“六指琴魔”以及“斧头帮”的大阵仗来自邵氏老片《马永贞》。

“五郎八卦棍”出自刘家良导演刘家辉主演的同名电影,肥婆四的“狮吼功”是模仿《倚天屠龙记》里的谢逊。

“火云邪神”双指夹住子弹也堪媲美东方不败,再加上浩气长存的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的截拳道,《功夫》致敬了香江武侠片的黄金年代,荟萃了那个年代的诸多见证人,是为集大成者。

鉴于招式本身的特点,洪拳、谭腿和棍法在影片中有非常实在的描写,一招一式较为明晰。

而到了表现琴音、狮吼功、如来神掌、蛤蟆功等传奇色彩强的功夫时,电影就大大加重了虚化和想象力的成分。

如果以武侠小说来定论前后区别,就类似于金庸把降龙十八掌从乌龙摆尾到亢龙有悔都告诉了读者,而古龙只写“没有人看清他是如何出手,刀光一闪,刀已插入他的咽喉。”

但电影毕竟不是小说,它需要先影像化再留给观众想象空间,为了表现这些招式的震撼,他把真实招式的具象化和动静结合、对比衬托完美的组合到了一起。

再加上无数个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,出其不意的穿插其中,整体风格的飘逸、胜负过程中不断的起伏转折等等就尽数体现了出来。

如此多被人津津乐道的熟悉因素,再次亮相却演绎出一个陌生的故事,仅仅这种追忆和新鲜混杂的感受就足够美好了。

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功之处,是刘清山建议的多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民乐曲子,影片中的插曲和配乐则主要是将这些本土资源的重新使用。

《闯将令》、《四川将军令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东海渔歌》《、小刀会组曲》,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》,每一首都使人热血贲张,令人听了会有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油然而生。

这些民乐之所以被人们喜闻乐见,是由于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,而成为香江武侠剧的常用配乐,甚至早在五、六十年代的粤语武侠电影时期就开始被广泛采用。

让《功夫》里出现人们熟悉的音乐,是影片更容易博得认同的小手段之一,同时还借此弘扬了传统民间文化,也更适合华夏武术的传播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女生耽美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