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五十八章 必须以我赵国的名义(3 / 5)

加入书签

“那是自然,我们诸夏的诸子百家可不是他们这些宗教能比的。”赵牧脸上充满了骄傲。

两人在华氏城逗留了一个多月,便启程返航。

赵王括八年的最后一天,商队回到了赵国,带来了大量赵国需要的粮食、棉花、玉石、香料,更重要的是,在赵国和孔雀王朝之间开通了一条安全稳定的商道。

很快,赵国再次组织一支商队,不过这一次就不用袁华和赵牧亲自前往了。

朝廷见到了海上贸易的好处,政策开始向渔船倾斜,赵括再次拨付十亿的物资和钱财,用来建造船只和开发技术,并在辽东、辽西等多地建设港口。

赵牧从来不信教,他总觉得这些人很傻,遇到困难不想着努力,依靠自身去解决问题,却寄托在佛能帮他们解决。

早在几千年前,中原人便只相信自身,不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
墨家虽然借助鬼神警示世人,让人有敬畏之心,却从来没有将鬼神当做信仰,让人祭拜他们。

儒家则敬鬼神而远之。

西门豹治邺更是将一大堆巫师神婆啥的玩意直接沉河里,以破除封建迷信。

赵国还将淘汰下来的船只降价卖给赵人,供他们经商或打鱼,赵国的商业不能只靠朝廷,想要真正的繁荣,还要让民商发展起来。

春天到了,中原的百姓熬走了严冬,却没有迎来春雨。

地上的泥土被风干成一粒粒细微的沙子,只要有一点风吹过,便是漫天尘土,田间地头一片荒凉,没有一点绿色。

只有河床中仍带有微弱的湿润,顽强的野草从河床泥土的缝隙中钻出,还没等长大,便被饥饿的人们挖走充饥。

韩魏两国官府不断下令赈灾,但两国前年和大前年打了整整两年仗,去年又有旱灾,国库中也没有多少余粮,很快就支撑不住了。

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赵牧,完全理解不了阿育王的做法。

而且据他所知,不仅阿育王,阿育王的父亲,阿育王的爷爷,全部都在晚年信奉宗教,只不过信奉的是耆那教。

本质上来说,没有什么区别。

这里面有借助其他宗教削弱婆罗门教的原因,但阿育王信奉佛教也绝不是假的,甚至无比虔诚,据说阿育王的爷爷更是因为耆那教的教义绝食而死。

“土壤不同,生长出来的果子自然不同。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们中原好。”袁华笑着说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玄幻奇幻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