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章 鲧治水(3 / 5)

加入书签

而另一厢,鲧连续治水八年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,却依旧无法见功,饶是鲧身为一根筋的老实人,也难免心中沮丧。

“这洪水,咋就这么大呢?”辛苦修好的堤坝又一次被洪水冲毁,连续昼夜忙碌了数日,如今洪水终于退去,鲧也累得整个人瘫软在地,望着那被洪水冲的杳无踪迹的堤坝处,鲧不由得心中疑惑。

“为什么我们修的堤坝,不是被冲垮,就是被淹没?要知道,如今修的堤坝,比起初时修的堤坝,一井高出一倍有余了。怎么还是挡不住这洪水呢?”

“要是能够有一种土壤,能够随着洪水的涨落,而让堤坝随之增高,那岂不就可以永远将洪水挡在堤外了?”

尽管一根筋,可事实上,鲧的思维,有时候还是很发散地,此刻,便正如此颇有几分天马行空般地想象着。

面对这滔天洪水,伊祁放勋也是没计可施,无奈之下,只得做出让步,那就是,迁都。

洪荒之时的人族,都是邻水而居,即便是水患严重,人们也不可能迁到离河流太远处,因而,此番迁都,只有两个选择,要么顺流而下,有么逆流而上。

顺流而下是东方,那厢东夷部落已然有了兴起之势,反而是有熊为主的中原各部,连年灾害之下,已然实力大为减弱。

于是,留给尧等人的便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,那就是逆流而上,向西迁徙。而且,河水的上游,由于水流量相对较小,即便仍有水患,也不会像下游那般凶猛。

只是,每次迁都,不过两三年年,那洪水宛如长了眼睛一般,必定会找上门来。

“大人,我知道,是有一种土壤,能够像大人说的那般,随着水势的上涨而不断增高!”鲧的身旁,一个满脸泥巴的小民工,接口道。

原来,就在刚刚,鲧心思起伏之际,不由自主地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,正好被这个小民工听到,遂接口道。

“哦?”本就随口这么一说,没想到还真有这么一种突然,鲧顿时来了兴致,大手一伸,将那小民工抓了过来,很是急切地吼道,“快说!哪里有这种土壤?”

被鲧那凶厉的神情这么一吓,小民工顿时心底一阵哆嗦,结巴了半晌,方才哆哆嗦嗦地开口道,“禀大人,我是听以前部落里的老人讲的,听他们说,天界有一种叫做息壤的神奇土壤,能够自动生长,若是大人能够上天寻到这种土壤,想来彻底治理水患,也并非不可能。”

万般无奈,伊祁放勋只得再次迁都。

连番迁都数次,从最初的都城帝丘(今河南濮阳西南),一路向西,迁到晋阳(今太原),并在晋阳筑有唐城。

然则,即便如此,仍旧无法抵挡洪水来袭,无奈之下,尧再次迁都,一直迁到平阳(今山西临汾)。

尽管如此,整个部落依旧无法完全躲开洪水的侵袭,但由于这里水势较弱,水患并不是很严峻,已然大抵在人族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。

历经了数年的重建家园之后,在伊祁放勋的百般努力之下,有熊部落终于开始慢慢恢复了一些元气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武侠仙侠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