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讲义 第7节(2 / 5)

加入书签

观“绳绳”两字之义,既绳绳不绝,似乎有物,实无一物。盖因大道广泛存在于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,无论是银河系、沙河系,皆无所不通;入于微物中的细胞、原子、核子、中子、夸克等内核,亦是无所不贯。弥于太空而泛苍穹,散之于微尘而无穷。聚之为一,散之为万,由一化为万,由万而归一。大道这种应用之妙,虽无绳绳之形,却有绳绳之理。

“绳绳”还有敬直之义。《易经》坤卦传曰:“敬以直内,义以方外”。“敬”之意是指敬道不疑,谨固牢藏。“直”者正也,身正、心正、言正、行正,人须守此四正,修真不懈,中正不偏,方能得道,故四正为登天之云梯。“敬直”就是内率自己之性而“道修”,亦即河图所表述的“无为自然之道”。“义以方外”四个字,“义”是指变化适宜,“方”的意思是指不动不摇,循规蹈矩。以义方外,就是修道的一种有为教修方法,亦即洛书中所表述的“有为变化之道”。无为以修内,有为以修外。修内者性也,修外者命也。读经者当详悟之。

【是谓无状之状,无象之象,是谓恍惚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】

“无状之状”,即不能用任何一种东西来比拟它的形象。大道之“一”本无形状,而却能生育出万物之形状。故“无状之状”,即非状,即妙状。

“无象之象”,是说大道既无物象,而却能演化成万物的形象。“无象之象”,即非象,即妙象。万物之形状外象,皆是无极之元精、元炁、元神所生。

“其上不皦”,“皦”,音jiǎo,同皎,光明之义。“其下不昧”,“昧”,即黑暗、昏冥、蒙昧无知。大道本是虚体,它无上无下,不皎不昧,似明非明,似暗非暗。仰观其上,其上不皎,俯察其下,其下不昧。满虚空,遍法界,无分别,无间断。浑浑冥冥,包罗万法,无所不是,无处不有。此便是大道真一不二之妙理,惟其一也。

“其上不皎,其下不昧”,是说一气含三的声、光、触,本是“混而为一”的东西,它的本身,并无上下左右等的方位差别,也没有明暗的界别。混而为一,不可或分,具有超时空的性质。“其上不皎”,是说虽在九天之上,也不因皎然光明而特别。“其下不昧”,是说虽在九地之下,也不受晦昧不明的现象所污染。

“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”两句,乃是阐述大道尚未化生万物的混元状态。运用玄灵修真学的“三元论”解析,宇宙万物皆是玄元(源)、质元(源)、物元(源)这“三元(源)”的合同,离此三元(源),就没有万物的存在。《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》中说:“夫三始之相包也,炁包神,神包精,故曰白包黄,黄包赤,赤包三,三包一,三一混合,名曰混沌。”

当大道处在混沌状态时,天地未分,万物未生。当大道运化之后,即分阴分阳,分清分浊,分明分昧。《太真科》中说:“大罗生玄、元、始三炁,化为三清天,一曰清微天,玉清境,始炁所成;二曰禹馀(yú)天,上清境,元炁所成;三曰大赤天,太清境,玄炁所成。”

“大罗”是道家表述宇宙层次结构的学说,能包容三十六天的更高层次,也称为大罗天。大罗天实际上就是混沌境界。道家认为:三清天一气含三,其中有太极高速运动后的两极,其色为三元色:红、黄、白。这三色是生成天、地、人的原始物质。如果以精气神三元物质来论述这一层次,其中神的主宰领域就是: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境,称为清微天,其炁始青或元绿;灵宝天尊居上清境,称为禹馀天,其炁元(玄)黄;道德天尊居于太清境,称为大赤天,其炁元红(一称元白)。这三色三炁合而为一,分而为三,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万物,故亦可称为宇宙万物之母。

“是谓恍惚”,此类“三元(源)”性物质,非状非不状,含有太极之实理。非象非不象,所以恍恍惚惚,后天的智慧难以知之。

“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”,大道本然运化之妙,本是来无踪,去无影,神秘莫测。迎之于前,不见其首;随之于后,不见其尾。无前无后,无头无尾。它是无来无去,不去不来,超越古今时空。所以它之来,也无所从来,你去迎接,却摸不着边。它之去,也无法追随,想跟踪它却无影无形,悄然如逝了。它本是无始无终的,但在人文的观察上,人类勉强分别它有始有终,有去有来,有古有今的界别。大道这种至真无妄之理,犹如颜回所云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;瞻之在前,忽然在后;虽欲从之,莫由也矣。”大道之本体,概如此也。

人能悟到这个境界,“这个”便是我,我便是“这个”。这个与我,原非两个模样,是谓无体之体,无相之相;非色非空,不动不静;棒打不着,喝它不动。认识“这个”,眼前便是真如大道。

这五句经文,皆是太上剖判一元,直指无极道妙,教一切修道之人从此处去悟,知鸿蒙未判之理,通达父母未生之时,明白混而为一之义。既得此理,万法归一。莫知其有,莫知其无。万物出入于无有,由是而知圣人为何常深藏于无有之中,此乃圣人的心身已经与道合其妙也。

【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
这里所言的神炁精三种物质,都是混为一体的,其层次是甚高质量的原始核心能量,具有炁、色、光的性质,远非人体内的精、气、神所可比拟。人体内虽含有这三种质性,但质量甚差,量级极低。但是道能生人,人亦能返而生道,因为这三种物质祖性同源,同类相亲,是修道者返归自然大道的根基。也是人区别于动物、植物的根本所在。

当修道者体内道场完成“人法地”阶段,进入我道法天层次之后,这些质元能量即可通过人体物元传输系统,大量进入人体内道场,促进复返先天的变化。当完成太极化以后,必然出现旋极的逆运变化,从而返归五太的混沌状态,此时方为得证圣道。

【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】

“绳绳兮”,即连续不断之义。是说大道运化的动行无穷极。说它似无关,它却有关的永远不断似的连在一起。“不可名”者,说它是一个具体物质的东西,它又不是物质。不可名状、无法形容。大道之本体并非一色,不可以青黄红白黑而分。非一声,不可以宫商角征羽而别。非一形,不可以长短大小去度量。

“复归于无物”,“物”即质形也。万物皆是从生到灭,从有形有象复归于无形象,循环往复,连绵不绝,返本还源。如日出月落,月落日出,一阴一阳,昼夜交替,四季互换,寒暑相往,永不停歇。万物随着四季的变化,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相依相续,轮转循环,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生化之妙。大道这种生化万物的妙处,无间无断,无法表述。指其名,无处可名,喻其物,无物可见,言其有,则又无物可归,言其无,却又绳绳兮无间断。人不知道它是怎样化而为有,也不知其如何化而为无。所以不可言有,不可言无,有而不有,无而不无。此两句经文即此义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