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、调动(1 / 4)

加入书签

熟人相见,就没有什么好客套的,艾莉直截了当地问:“刘处,松山市养殖基地那财政贴息贷款的事怎么样了?”

刘处长右手食指放在嘴的正中——“嘘——”了一声,然后趋身向前,不无神秘地说:“那个是郑厅长亲自在抓,其他任何人都不清楚——包括我。”

“那郑厅长呢?在不在?能帮我引见一下吗?”艾莉急切地问。

“no,no,no,郑厅长忙着呢!可能又到魏书记那里去了,恕我不能帮你的忙了!”

艾蕾无奈,只得离开投资处,可她刚走到门口,刘处长却叫她不要忙,转来一下。

在罗子贵的追悼大会上,市委书记,市长何伟力亲自致悼词。

何伟力所致悼词简洁精练,重点突出了罗子贵同志爱民、亲民的特点,总结了罗子贵同志勤劳、朴实、廉洁、忠诚、奋斗的一生,特别是他那和最底层群众打成一片,和他们同苦同乐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为他们做好事、办实事,排忧解难,罗子贵同志理论联系实际,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是我们各级干部应当努力学习的好榜样。

最后,何伟力用“功高不改忠贞志,位尊难移公仆心”这两句诗为罗子贵的一生作了总结。

何伟力说,“自古劲节出廉政,从来民心盼阳春“。古往今来,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眷恋,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感动。而总有那么一群人,无论其生活在哪一个时代,他们的泪水、汗水、热血和辛劳总会使我们对那段过往充满温情和敬意。这个群体中有一类人,他们居庙堂之高,则恳恳以尽忠,处江湖之远,则谦谦以自悔,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——人民公仆。所谓人民公仆,就是那些心中时刻装着百姓,以百姓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,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胜过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人!虽然他们的音容笑貌会在时光中消散,但他们当年的德行与事业却能薪火相传。

罗子贵同志无疑就是这样的人。他为松山人民呕心沥血的二十多个春秋中,竟然家徒四壁,以致虽不闭户上锁也无小偷上门。这正是权为民所用,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的鲜活写照。只要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,就是他的努力方向。为什么一一介宣传部长的家中如此清贫?因为他把发展的成果藏在人民的手里。为什么一个部长的家门不用上锁?因为他看守着人民用血汗创造的事业总是如此的忘我。一个国家因有罗子贵这样的公仆而长盛不衰,一个民族因有罗子贵这样的孩子而相信未来。

艾蕾回到刘处长办公桌前,刘处长又故作神秘地问她,“前几天你办事处外联部有个主任叫石什么军的,不是和郑厅长在一起吗?”

艾蕾只好说前几天她不在西都,现在石明军又回松山去了,她还不知情。

历史是公正的,人民是清醒的。愿当今天下的干部都以罗子贵同志为榜样,真真切切地对得起“人民公仆”四个字,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,不负民族的重托。当然,虽说夙夜在公,忠于职守,但也请关心自己的家人,让他们感受到应有的小幸福。真正的公仆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,也是有血有肉的人。愿那些像罗子贵同志一样鞠躬尽瘁的干部及其家人幸福,更愿人民在他们的带领下也过得幸福。

当追悼会结束,何伟力和参加悼念的人群目送罗子贵遗体到火葬场时,尤友贵夫妇、赵小虎兄弟和几十名专程从边远山区赶来的老大爷老大娘们,齐刷刷地跪在冰冷坚硬的地板上,面朝缓缓离去的灵车,痛哭失声。

民心,一把无形的尺子。何伟力心里默默地说。

艾蕾早晨八点半钟就到了省财政厅投资处,正好刘处长也到了。

刘处长和艾莉已经是熟人了。上次郑副厅长到松山市考察生态蔬菜种植基地,刘处长陪同,恰好是艾莉接待的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武侠仙侠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