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突兀的维摩诘居士(2 / 3)

加入书签

“这壁画可是《五台山图》,文殊菩萨的道场,最中央的真容殿供奉的只可能是文殊菩萨,怎么可能是一点儿不沾边的维摩诘。”叶真声音大了许多,看起来有些激动。

“它和文殊菩萨好像有些渊源。”曾晓娇轻声说道。

“也就是《维摩诘经》中记载的和文殊菩萨有过一场著名的论辩。但这根本不足以让它登堂入室、雀占鸠巢,霸占了文殊菩萨的真容殿。”叶真争辩道。

“连唐代被称为‘诗佛’的著名诗人王维都与维摩诘有一定关系,因为他将自己的字命为‘摩诘’。这个‘摩诘’就源自‘维摩诘’。之所以取这个字,是因为王维把这位在家居士当作自己的偶像,以此表达敬意。可见维摩诘在唐代有着极高的知名度,而莫高窟的维摩诘经变更是唐代最盛行的题材之一。之前翟彪不是判断这壁画正是初唐时的作品吗?把流行元素作为壁画的主体,好像也挺适合开放的唐朝。”曾晓娇的想法倒很是跳跃。

“又与唐代有关……”我暗暗心惊。

不多时,文殊大圣忽然出现,安生惊喜异常,伏地叩拜,乞求大圣能在此停留一顿饭的时间,好让其模仿塑造真容妙像。

于是安生对照文殊的现化真容,精心描塑。

只要他心中对文殊菩萨的相貌、体态和细节特征稍有疑惑,只要略一回忆、揣摩,文殊无不立即现化,让他仔细观摩。

安生从初摹到完工,经过七十二次的现化,终于塑好文殊菩萨真容。

从此以后,五台山的圣灵传遍四方,远近僧俗大众无不依附,因为此故,这座殿堂就被称为“真容殿”。

叶真被曾晓娇气笑了:“真是胡言乱语!你要搞清楚,这是莫高窟,也叫千佛洞,是佛教圣地!佛教绘画都是严肃的题材,讲究一个众神归位,绝不可能出现错位的情况。”

“真容殿供奉的,左侧是文殊菩萨的真身,右侧是普贤菩萨的真身,中间是主尊毗卢遮那佛。”叶真说到这儿,转身从窗边走了回来,低头看了看壁画残片,十分肯定地说道,“真身殿供奉的绝不可能是它!”

“它是谁?”我仔细看着这块壁画残片上画着的唯一一位端坐在凳子上,头戴毡帽、衣着朴素但器宇不凡的老人,实在认不出它是谁。

“维摩诘,著名的在家菩萨,看起来像个普通人,但这位菩萨早已成佛。”叶真说道。

“之前我们发现的壁画残片,我对它们的真实度没有怀疑,但这块壁画残片,我认为绝不是真品,太不符合常识了。这是有人故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。”叶真补充道。

“不符合常识?为什么?”我问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历史军事相关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