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7章 天人相犯知真假 祸国殃民是何人(3 / 4)

加入书签

准提道人也坐在一旁莲台之上,说道:“道兄心动,可为传教之事?”

接引道人道:“正是。只因承平之时,人心难动,是以诸位圣人虽然都想传教,却都在等待良机。但自我西方教立教金莲失了三品,斩不断因果,已比不得从前。他人等得,我西方教却等不得,须得早去东土,争取机缘才好。”

准提道人说道:“为着此事,正要与道友相商!”

接引道人道:“贤弟有何高见?”

准提道人说道:“东土周室,虽然国祚未终,然我观其气运黯然,已难有作为。且当国之君,又出了几位昏聩之主,按理当有变乱。然经历数朝,周室始终衰而不乱,或乱而即定,大违常理,岂不怪哉?是以近日我屡屡作法,算其根底,终于得知原来是姜子牙悬棺金銮殿,以风水镇压国运。”

然文武成康虽贤,也终不免子孙之中,有不肖之人。待传至第十代厉王时,却是昏庸残暴之君,横征暴敛,与民争利,尚不许人言,监视国人。国人若道左相逢,只能目视,以表怨怒,而不敢言厉王之过。有在朝而言之者,皆杀之。于是民怨如沸鼎,厉王居其上,尚不自知。

一日,宫人整理府库,发现一木匣,不知何物,只见上书“藏之吉”三字,询遍史官、司库,众皆不识,不知此物何来。宫人乃献之厉王。厉王以为是宝,打开观看,但见空空如也,只有几滴涎水流出。厉王以为是宫人大胆,戏弄天子,勃然大怒,殴之至死。

却不知此物大有来历,其中乃是龙涎,顺水流出宫外,后来至褒国,化为一只玄鼋,进了褒国国主的府邸。有小妾见之,感而有孕,越四十年,方生一女婴。小妾深以为怪,惧人知晓,密弃之山野。复有国人褒氏,见而怜之,拾回家,善加抚养。

厉王一朝,民怨难宣,终至国人暴动,放逐厉王于彘,由太子即位,是为宣王,与召公、周公共和行政。

宣王在位四十余年,虽然励精图治,人称“中兴”,但终究已是内忧外患,积重难返。所幸国事虽艰,终宣王一朝,并无危殆。

接引道人惊道:“竟有此事?”默算片刻,乃道:“果然如此!此事大乖天理伦常,连我也未曾思及!好一个大胆的姜尚!”

准提道人说道:“道兄,此局不破,我西方教便无机可乘。道兄也言只西方教等不得,因此已经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好在如今周室是残暴之主当国,民怒而不敢言,我等师出有名,岂非天意如此?是故我西方教须先出一头地,量他东土诸圣,也只能顺水推舟,再无别话!”

宣王终,幽王继之,却又是一位昏君,他性情暴戾,贪婪好色,刻薄寡恩,残暴之名,传于中外。然此时气运归周,又有姜子牙悬棺镇压,地方之乱,仍不能动摇国本。

却说西方灵山之中,准提道人在菩提树下,与众菩萨、罗汉谈讲三乘道法。讲到妙处,宝树生光,天花乱坠,众罗汉、菩萨皆口宣圣号,赞叹不已。

准提道人讲毕,突然心神一动,便望八宝功德池而来。

功德池边,接引道人垂眉闭目,默坐无言,只一池莲花,微微摇曳。准提道人见状,笑道:“花动乎?风动乎?”

接引道人睁开双目,叹道:“惭愧,是贫道心动了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武侠仙侠相关阅读: